资助育人
首页» 学团工作» 资助育人

聊城大学:以人为本扎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4日     作者:  作者:李荣华

《中国教育新闻网》刊发《聊城大学:以人为本扎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文章,全文如下:

  聊城大学地处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地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问题比较突出。学校现有在校生26612人,经济困难学生7500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8%。多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贫困生工作,师生群策群力,通过围绕一个中心,加强两项保障,把握三个阶段,突出四项教育,发挥五个积极性,落实六项措施来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以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重点,以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为辅助,以贫困生问题研究为特色的全方位助困育人服务体系,有效地帮助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

  ?一、围绕一个中心,作实济困助学工作

  聊城大学高度重视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资助工作,始终围绕“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个中心,将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长期性工作做实、抓好,积极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方案化,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二、加强两项保障,顺利开展资助工作

  一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为助困育人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2006年7月,成立聊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心人员充足,现有工作人员7人,全面负责在校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以及诚信教育等工作。另外在全校23个学院中配备25名资助工作专职人员,各学院统一设置两名学生工作助理。实施专职人员例会制度,重视对专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组织多人参加全国和省级资助政策辅导培训班。

  二是不断建立完善助困育人工作制度,为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我校先后起草、修订、制定了近20个相关文件及制度,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聊城大学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聊城大学学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试行)》、《聊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等等,并切实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确保了助困育人工作的规范性和长效性。

  ?三、把握三个阶段,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精心准备,有的放矢。加大对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编写并组织广大师生学习《聊城大学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文件汇编》、《聊城大学优秀贫困学生先进事迹选》等材料;实施贫困生资助工作政策上墙制度,利用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等媒体和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学校、上级部门有关资助政策和优秀贫困生事迹,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创建科学的贫困生认定管理体系,现已对892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注册档案68册。

  二是优化过程,健康运行。自2006年6月起在全校各学院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巡回督察、督办机制及国家助学贷款月报表制度,对学院工作总体情况进行督办、检查。

  创建国家助学贷款专用网站。自2006年5月份起,国贷办创建了助学贷款工作专用网站,在方便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认真做好“贫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创建工作。开发出一款“贫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用电脑软件,涉及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积极推行银校合作,统计并编制了省内十七地市及其县(市)信用社联系方式,利用寒、暑假,国贷办组织专职人员分批到各地市经办社进行助学贷款工作调研,加强了沟通联系,提高了助学贷款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这一服务平台,在贫困资助窗口开展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困难学生资助等咨询与服务工作,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另外,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资助政策,中心推出“我与处长面对面”互动活动,每周举办一次。

  三是检查总结,完善提高。学校注意加强各学院工作总结与交流,于2007年1月、2008年3月分别开展2006年度、2007年度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对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整体管理水平。

四、突出四项教育,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一是突出爱国励志教育,热爱祖国,自强自立。通过召开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立志成才研讨会,举办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团日活动等方式,广泛开展了贫困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及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国家和社会给予的资助,变国家的关怀和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努力学习、奋发有为。

  二是突出诚信教育,以诚修身,以信立业。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加强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工作,先后邀请中国建设银行济南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举办“个人征信系统”、“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大学生信用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在贷款毕业生中开展“七个一”诚信教育工程,即:举行一场诚信报告会、观看一次《贷款助人信用助人》宣传教育专题片、开展一次诚信还款签名活动、发放一封致贷款毕业生的信、评定一笔爱心送行资助金、举办“慈心一日捐”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试行《诚信档案》制度,规范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管理;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利用报告会、座谈会、辩论赛、讲座、集体宣誓、万人签名、诚信考风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三是突出感恩教育,感恩常怀于心,践诺长驻于行。充分利用地方德育资源优势,特别是结合聊城市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三位先进典型: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人民满意的检察官–白云、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感恩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及时还贷、发奋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向广大贫困生发出“感恩常怀于心,践诺长驻于行”的倡议,引导接受资助的同学不忘党、政府和学校的关怀,珍惜身边的教育资源和大家的关爱,努力成才,积极反哺和回报社会。四年来,学校在全国各地共建爱心教育基地近100个,帮贫助困学生近3000人次,捐献资金及物品合计人民币23万元。

  四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良好导向,构建健康人格。依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通过各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典型事例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贫困生从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从而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挑战。

  ?五、发挥五种力量,提高资助工作质量。

  一是发挥社会资助的积极性。积极筹集社会资金,不断拓宽资助渠道。2004年度得到聊城移动分公司等社会资助金达20万元;2005年12月中国网通聊城分公司在聊城大学设立“阳光之翼”助学金,提供20-30万元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2005-2007年度,学校累计争取社会资助金达135余万元,其中学院自行筹集社会资助39项,资助金额达28万余元。

  二是发挥师生捐助的积极性。全校师生积极捐款,爱心基金送温暖。在2005年下半年学校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党员“一帮一”主题实践活动,全校有1123名教工党员为贫困生捐款34万余元。各学院获奖、助学金的学生纷纷义捐,先后成立爱心基金21个,2004-2006年度有3018名获奖学生进行义捐,捐助金额81.58万元,受资助学生达2277人。2007年11月、2008年3月我校全体师生为身患重病的王宁宁、刘萍、张苗三名同学捐款28.2万余元。

  三是发挥学院工作的积极性。学校23个学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工作,形成各有亮点的贫困生工作资助体系。环境与规划学院成立“爱心捐助室”;文学院实行“麦田计划”;体育学院组建“爱心桥”等等。

  四是发挥学生组织互助服务的积极性。2004年3月成立聊城大学学生家政服务中心,通过对品学兼优困难学生的短期培训,向校外提供家教、家庭钟点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服务。截至2008年3月中旬,中心共为在校学生提供助学岗位累计4000余个,成功累计安置3000多人,其中家教800余人,其他2300人,为同学们领取报酬累计10余万元。

  五是发挥贫困生个人自立自强的积极性。我校以丰富的教育载体,灵活、高效的教育方式,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育人服务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学生。“家贫志坚,执著追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数据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第四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赵杰峰;“爱与拼搏荐青春”、“山东移动全省优秀贫困大学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第五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厉成晓;父母早逝、家徒四壁、在福利院长大,被誉为“福利院里飞出的金凤凰”、受原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接见的安哲芳;主动申请休学一年到贵州接替徐本禹支教,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获“感动山东2006年度人物”提名奖的陈之海等就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代表。

六、落实六项措施,不断加大资助力度。

  一是奖助学金。学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大对优秀贫困学生的奖励力度和生活伙食补助的发放。2004-2007年度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472.6826万元,其中有7385名同学获国家助学奖学金;632名同学获山东省政府助学奖学金;24名同学获“山东教育报刊社优秀特困生奖学金”;111名同学获“朝阳助学”山东省高校优秀特困生称号;8028名同学获山东省高校困难学生伙食补助金;另有745名同学获“校级优秀特困生”称号,每人获得奖助学金320-8000元。

  二是国家助学贷款。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7月,学校与中国农业银行东昌府区支行办理了五批老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为52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447.48万元。自2005年1月,山东省实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校共有5716名学生成功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4941.21万元,在全省100余所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高校中,办理贷款学生人数、贷款金额及成功率均居首位,为此获得省教育厅两次奖励,奖励总金额达280万元。

  三是勤工助学。学校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展勤工助学空间,截至2007年12月中旬,全校设岗单位达95个,设置勤工助学岗位2700余个,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0%以上。2004-2007年度发放勤工助学工资报酬1097余万元(四年度分别为238.6万元、298万元、260万元、301.7万元)。

  四是专项困难补助。自2004年起,学校按每年每生60元向各学院划拨专项困难资助经费,用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评定和发放,2004-2007年度共发放645万元。另外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划拨专项救助金给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送去500-2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及方便面、食用油等慰问品,为学生家庭送去学校的祝福和关怀。2005-2007年度寒、暑假及春节前夕,学校、学院先后到泰安、菏泽、济宁等10多个地市进行走访慰问,累计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近300人次。

  五是绿色通道。学校实施并不断完善“绿色通道”制度,绝不将任何一个经济困难学生拒之门外。2005、2006、2007级新生分别有260人、268、192人受惠于“绿色通道”的落实实施而顺利入学。

  六是学费减免。对烈士子女、福利院孤儿等特困生,学校统一组织办理学费减免手续,一次性减免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等。同时,学校在学生公寓楼统一安置经济实用、低价位的床铺1900余张,专门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按在校生人数5%的比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办理医疗保险手续。

  2008年是聊城大学的“质量水平年”,我们以此为契机,科学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工作发展规划(2008-2012):以2005年12月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在我校建立的“山东省高校贫困生工作研究基地”为依托,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出版专著1-3部;实现专职人员队伍全部硕士化,并从政策上确保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免及绿色通道”体系;利用校友会等群体组织,挖掘一批长期、稳定的资助资源。

抚今追昔,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争取使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供稿

 

 

 

 

 

 

 

 

联系电话:0635-(8239775,8239403,8239225)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湖南路1号聊城大学东校区1#教学楼
邮政编码:252059
Copyright © 2022 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某ICP备000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