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为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高校-中学协同育人机制,2月10日,商学院(质量学院)2024级杨梦林、张祚贤、牛旭等13名志愿者组建“文化使者”宣讲团,赴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开展“我为聊大代言”社会实践活动。
宣讲团创新构建“三维立体”传播体系:前期系统梳理聊大百年办学历程,通过档案馆口述史采集、杰出校友访谈等方式,提炼出“运河文化滋养、红色基因传承、质量学科特色”三大文化标识。现场采用“沉浸式剧场”宣讲模式,将校史馆实景通过VR技术搬进教室,配合微纪录片,全景展现从晨读明德湖到夜研实训楼的校园生态。在互动环节设计上,团队开发“专业探索盲盒”系统,内含经管案例沙盘、质量工程模拟器等教具,通过“理论讲解+实景操作”让高中生体验供应链优化等专业实践。除此之外,志愿者还特别设置了“成长对话录”环节,邀请不同发展路径的在校生进行成长轨迹可视化展示,运用SWOT分析法帮助高中生认知自我与专业匹配度。
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此次活动显著提升了聊城大学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该校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此次宣讲,自己对聊大的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形成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愿意将其聊城大学作为报考志愿之一。
基于此,团队构建了包含情感共鸣、认知建构、价值认同的三维评估模型,提出建立“高校文化数字基因库”、开发“中学-大学成长衔接课程”等五大策略,并形成了1.8万字调研报告及9个教学实践微案例。2024级11班杨梦林表示,“这场双向赋能的文化对话,不仅重塑了高中生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图式,更让我们在价值传递中深化了对‘敬业、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的理解,这是最生动的思政实践课”。
(编辑 潘梦阳)
(审核 刘聪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