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了解教育公平发展现状,1月16日,商学院(质量学院)外联部刘姿麟等9名志愿者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开展“析东昌教育公平现况,探区域均衡发展之途”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调研,实践团队将调研对象瞄准东昌府区城区学校及周边偏远学校,并分别于城区学校和周边偏远学校开展了面对面访谈、实地观摩调研等实践工作。通过实践调研,志愿者了解到,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够吸引高学历、经验丰富的教师,且此类学校有能力和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设施投入上,城区学校多配有先进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周边偏远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且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明显,优秀年轻教师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整体学历水平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机会相对匮乏,获取最新教学资料渠道也有待进一步畅通。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认识,志愿者在校内外积极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课外辅导资源的获取情况、对教育公平的感知等多个维度。综合调研结果得知,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东昌府区教育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部分城区学校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远学校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存在着较大困难,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使得教育公平问题亟待解决。基于调研结果,实践团队深入思考与讨论,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即一方面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通过给予乡村教师一定的待遇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乡村任教,优化城乡师资配置,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和社会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关注乡村家庭教育水平的发展提升问题,结合家长培训、教育讲座等活动,为乡村学生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志愿者王靖琳表示,“以前只是在理论上知道城乡教育可能存在差异,但通过这次亲身调研,内心深受触动,未来将持续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改善教育现状贡献更多的力量”。
(审核 刘聪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