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由商学院(质量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学术科研部承办的研究生学术沙龙第29期在学院712室举行,2023级会计研究生李晓羽、刘越、王姝雯围绕“企业融资”进行专题论文分享,学术科研部工作人员李鹤群担任主持人,学院2023级、2024级全体会计研究生参会。
李晓羽在《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分享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存在的风险控制严格、融资成本高、服务体系不完善、信贷产品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在学习分析论文作者观点的基础上,李晓羽指出,商业银行应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信贷审批效率,通过政策支持和金融科技手段减少小微企业融资负担。
王姝雯围绕《“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企业绿色债券融资效应分析与前景探讨——以比亚迪公司为例》一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并通过剖析比亚迪发行绿色债券的三大动因及其发行前后财务数据对比,揭示了绿色债券在提升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三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此,王姝雯结合研究结论分析指出,绿色债券监管部门及企业应分别通过丰富债券种类、创新信息披露方式等措施帮助投资者高效进行市场比较和决策。
刘越在分享《生命周期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以宁德时代为例》论文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系统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刘越结合论文研究结论指出,政策支持和金融创新是破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宁德时代的融资策略为同类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借鉴范本。
本次沙龙聚焦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绿色金融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三大热点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论文分享,深入探讨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优化路径,深化了同学们对企业融资模式的理解,增强了其将金融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审核 刘聪睿)